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老照片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【高平峪罗洪传奇】~邹氏家族影响中国地理200年

    信息发布者:民众呼声网
    2019-02-09 17:39:24   转载
    罗洪小镇走出的家族传奇,七代传承舆地世家,影响中国地理200年


    转载~ 高平峪罗洪人网 

    提示:请点上方高平峪罗洪人网免费关注!




    高平峪•罗洪人网 :有趣•有料•有态度的本土自媒体平台,致力于传播家乡文化、风土人情、美文资讯。加关注,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、有意思的延伸阅读。


    醉千年

    蔡浩 - 醉千年



    来源:邵阳流域


    作者/邹驺




    罗洪镇,从前叫做春溪峒,位于隆回与新化的交界处。春溪弯弯向北流,清澈的望云山山水滋润着每一代罗洪人。




    这个小镇,有一座破旧的故居,是清代著名舆地学家邹汉勋的故居,目前被列为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”。








    邹汉勋故居





    这个普通的房屋,由五、六幢两正四横的木板房错落其间,每两栋一字排开,外匝以青石围墙,庭间铺设青石小道通向带檐的柴扉。整个院落色调灰暗,显出厚重与沧桑。




    很难想象,从春溪峒这个小地方,走出影响中国地理学长达两个世纪舆地世家,走出传承七代、集结学者46人的地理学术“湘军”阵容。




    “邹氏舆地世家”业绩和著作影响全国乃至世界地理、地图学界。他们用数代人的心血和智慧编纂的珍贵地理地图学术资料,是我国地理学文化宝库的丰厚遗产。 






    舆地著作




    我们从一些传说、一些典故或一些历史遗迹了解一下这个舆地世家。


     


    家教——母教家学




    时间往后倒回200年,在罗洪官树下村的一个农家,十余岁的邹汉勋和他的兄弟们还在跟随父亲邹文苏读经史,随母亲学地理。当时邹文苏在罗洪小镇一处小山坡办起了私塾“古经堂”







    邹汉勋故居





    邹文苏与吴珊瑚应该是邹氏舆地学的第一代。这是一个“名儒”与“才女”联袂之家,夫唱妇和,演出前无古人的“耕读”成材神话:耕作果腹之余,教其六个儿子“经世致用”之学,自编蒙学教材入手涉足“舆地学”,成效大著。




    赢得“中国第一位女地理学家”美誉(何光岳语)的邹夫人,曾随父吴兰柴学习而“周知天下方舆沿革、郡县四至”“学有专门”的她,用知识和母爱把幼小的孩子们引入地理学迷宫;以“聚灰画禹贡山川地图”方法,寓教于乐,诱导孩子们的学习兴趣。仿若今天的“形象教学”。由此,地理学衍生为邹氏“家学”。




    清末著名学者兼外交家郭嵩焘在《曾母唐太恭人七十寿序》中感叹道:“自古豪杰功名有所表见于世,成于母教为多!”他甚至将这种成功的“母教”,提到“圣贤立教之仁”的高度,并主张为文予以“导扬”之,以启迪当世与后人。 







    欧阳氏节孝牌坊





    另外一个是节孝牌坊的故事,在下罗洪村通往新化的旧时官道旁,节孝牌坊上的雕刻讲述了一个遥远的故事。故事的主人公叫欧阳舜华。她的丈夫是邹汉勋的兄长邹汉纪。邹汉纪死于乡试后。她一边拉扯孩子,一边侍奉公婆,长年累月,从不埋怨,长达23年之久。





    由于欧阳氏一生为夫孤苦守节,孝敬父母,抚养子女成人。受到朝廷嘉奖,特立坊旌表。1858年,当时的知县根据咸丰皇帝的旨意,在这里建立了这座节孝牌坊。



    楼阁式的石牌坊,高11.7米,宽9米,底座由四块条状石块镶成,主体内外两侧各有圆雕石狮。





    正楼有匾,正背分别镌刻竖额“圣旨旌表”四字;横额“贝也赠修职郎县学生邹汉纪妻欧阳氏坊”楷书大字。




    青石雕刻四周为镂空浮雕的龙云。竖额与横额之间嵌有阴刻小楷“贝也赠八品孺人旌表节孝”碑文,记述欧阳氏节孝事略及碑坊修建年月等。







    欧阳氏牌坊精美雕刻





    坊顶端为鲤鱼高翘,檐口饰一斗三升斗拱,正顶上圆雕为葫芦宝瓶,宝瓶上有一淑女雕像,雕刻精美。建筑造型雄伟,石雕工艺精美绝伦,是艺术价值较高的古代建筑物。


     


    学问——蜚声湖湘




    其六子“皆以经学、音韵闻名于世,尤长于舆地之学,并各有著述”:







    著作




    长子邹汉纪有《古经舆地图说》等著作14种,计41卷;




    次子邹汉璜有《山经类谱》等著作15种,计160卷;




    三子邹汉勋,著名汉学家、音韵学家、舆地学家,先后参与编制《新化县志》,《宝庆府志》、《宝庆疆里图》;应官方邀请赴黔,修撰《贵阳府志》、《大定府志》、《兴义府志》、《安顺府志》。五年修四府志(共计二百六十六卷),工程浩繁。其《图记》绘制还要克服黔南“水难图、地难图、道路难图、山难图”,为历来修志者所不敢为。 还撰有《水经移注记》、《宝庆沿革表》、《贵州沿革表》、《宝庆吏书、户书、礼书、兵书、刑书、工书》、《极高偏度说》等著作。他的《红崖碑释文》、《汉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考》、《昆明考》等地理考证论文。 




    四子邹汉嘉考订《读史方舆纪要》,并有诗集《海帆诗存》等;




    五子邹汉章有《皇朝舆地记》、《黔滇楚粤水道考》等著作10种,计82卷;


    六子邹汉池有《度里表》等著作19种,计50卷等等。 




    在“邹氏舆地世家”中,邹汉勋最为突出。在他身上,浓缩了邹氏学人在地学上的历史功绩。 







    立于邵阳市爱莲广场的邹汉勋雕像




    李元度在《邹叔绩先生事略》中说:“兄弟六人,少秉庭训,皆以才称,而先生为最。”




    他的学问涉及经、史、音韵、方志、典籍校刊等多方面。还师从过贺熙龄、丁耿忠等名师,研究算学和历法。




    仅以编校而言,曾历时两年,刊定王船山遗书51部300余卷,并加按语以助阅读。使当时已埋没200余年的珍贵文化遗产重见天日,功莫大焉。




    1851年(清咸丰元年)秋,邹汉勋参加湖南乡试中举。




    1853年12月,邹汉勋与安徽巡抚江忠源同守庐州城。




    1854年1月14日,太平军攻入庐州,邹汉勋被杀,年仅48岁。




    “方志于学耳”的一代奇才陨落。时人叹“天丧斯文”!




    邹汉勋一生沉浮学海,当他还是普通农家一位少年时,就立志“使天下知吾楚复有绩学谈舆地之人在于草莽中”。









    他是湖南晚清人才崛起的典型代表。他的地理学理论对中国近代地理学形成产生了启蒙影响。 其"輿地测绘四法”、“标志法”和“五色区分法”,发展了中国传统的舆地测绘法,奠定了中国近代舆地学的基础。




    左宗棠赞其“湖外学者,莫能及也”。




    邹汉勋与魏源、何绍基同被称为"湘中三杰”。1855年,魏源忆及邹汉勋生前“千里相访,为我豁疑”时,不禁潸然泪下。




    两位“志士仁人”,携手同编世界地理名著、同为追求救国救民真理而“联床共衾、达旦不寐”的感人故事,成为中国近代史的永久佳话。 


     


    成就——舆地世家




     


    邹汉勋故居




    罗洪邹氏一门,被后人誉为“舆地世家”。邹汉勋等兄弟六人为第二代之后,七代传承:




    第三代邹世诒(著《清一统舆图》,并参与《湘阴县图志》及湘、鄂、黔三省《通志》的编绘)、邹世琦(著《新宁疆里图记》、《贵阳府疆里图记》)、邹世可(著《亚洲北段图》)、邹世咸与邹世繇(续编《中国历代沿革险要图》、《历代战争沿革图》等)。 


     


    第四代邹汉勋长孙邹代均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,是地理学者中的佼佼者,第一张采用铜板印制的当时最准确的地图——彩色《中外舆地全图)面世。标识着中国近代舆地学研究始成气候,完成了划时代的历史性转变。这张‘邹氏地图’也被称为"师夷长技以制夷"的一个范本。






    邹代均




    邹代契、邹代立、邹代重(三人合著《广西全省舆地图》)。 


     


    第五代邹代钧族侄邹永煊(鼎立协助邹代钧创办亚新地学社)、邹永修(著有《历代战争图说》等地理专著11种,22卷)、邹永良等。 







     


    第六代永煊之子邹兴钜(著《中国分省图说》、《京省道县图说》等)。 


     


    第七代邹新垓(邹代钧之侄曾孙、邹兴钜之子)是新中国地图出版事业的开拓者与组织者之一,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,前为“亚新地学社”祖业倾注全力;后为新中国地理、地图事业奉献毕生精力。






    邹新垓




    “七代共攻舆地,百年独领风骚”。从清朝乾隆末年起到20世纪70年代,邹氏家族祖孙七代递承,持续180余年,致力于舆地学研究,著书立说学有所成者多达二百余人,著作近200种,印刷出版地图300余种,其传承时间之长、成就贡献之大,为古今中外所罕见。




    小编 | 阿新(投稿+微信1053370131)


    转载~中黄信村网站长~肖时友
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