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【扶贫新闻】高平镇茅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“搬”出幸福新生活

    信息发布者:民众呼声网
    2019-06-04 21:05:01   转载
    脱贫攻坚系列报道|高平镇茅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“搬”出幸福新生活

    来源邵阳日报

    转载高平人网 丨中黄信村网站







    “搬”出幸福新生活 
     ——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六
     邵阳日报记者 刘波 通讯员 杨连喜 曹权文  



      
      

    “没想到,我能走出大山,住上城里漂亮的房子,过上幸福的日子,这搭帮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。”5月31日,家住隆回县城思源安置小区的袁焕彪开心地说。
    袁焕彪原是高平镇茅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。2018年,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,他搬进了思源安置小区。在有关部门的推荐下,他还在附近找到了一份月收入2000多元的工作。让他更开心的是,他的孩子在思源学校上了学,离家仅3分钟路程,接送极为方便。
    袁焕彪是我市“十三五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众多受益者之一。2016年以来,我市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当成脱贫攻坚工作的“头号工程”来抓,严格执行标准,落实好惠民政策,高标准、高质量建好贫困群众的新家园,持续强化后续帮扶,加快推进异地扶贫搬迁工作,让数万贫困群众挪穷窝,置新业,朝着幸福生活大步迈进。
    精准实施惠民政策
    2016年,我市启动“十三五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,计划搬迁91643人(后调整为89666人),建设安置住房23698套,其中6户及以上集中安置项目273个,集中安置13597户50912人。
    近9万人的搬迁,绝非“小打小闹”,为此,我市严格执行国家标准,确保政策不走样,真正落实好国家的惠民政策。
    守住搬迁对象精准的“界限”。遵循“先定搬迁区域再定搬迁对象”的原则,通过“户申请、村委会初审、乡镇审核、扶贫办审批”的程序确定最终搬迁对象。
    守住资金项目管理的“红线”。加强资金管理,按资金性质分别建立台账,实行专户专账管理,严格专款专用,确保安全合规。
    守住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的“标线”。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规定的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的政策标准,严把项目方案编制、施工图设计、规划放线、中途查验、验收交付等环节,确保分散安置与集中安置住房面积均符合上级政策要求。对面积严重超标的坚决予以清退,不再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,收回易地扶贫搬迁资金。
    守住群众不举债的“底线”。通过加强建房成本控制,合理制定补助标准,确保建档立卡搬迁户自筹资金人均不超过3000元、户均不超过1万元,避免搬迁户因自筹资金过多加大脱贫难度。
    建好群众满意新家园
    2016年以来,我市不断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建设。截至目前,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均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,其中分散安置项目已经全部搬迁入住,2016年、2017年的集中安置项目大部分已经搬迁入住,2018年集中安置项目将于今年6月底前实现搬迁入住。
    居以安为先。近年来,我市始终把“安全第一、质量第一”贯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全过程。对每一个集中安置项目,都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、质量终身负责制、竣工验收制、合同管理制和公示制等“五制”,按要求进行公示,自觉接受社会监督,让项目建设始终摆在“阳光”下,确保项目的“安全”与“质量。
    同时,市发改、住建、扶贫等部门会定期和不定期深入建设施工一线,就工程设计、安全质量监理等进行全方位跟踪监管,严把质量关。今年以来,市联席办多次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易地扶贫搬迁工地现场,就项目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查。全市集中安置项目的建筑安全率达到100%,分散安置项目没有出现质量安全问题。
    要确保群众搬得出、稳得住,就得建群众满意家园。我市大部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都选址于县城、中心镇、产业园区、乡村旅游区等人口聚集、配套完善、有产业基础的区域,按照“配套完善、功能合理、环境整洁、宜居宜业”的要求,完善每个安置项目的水、电、路、通讯、环卫等基础设施,同时与新农村建设、小城镇建设相结合,完善安置区教育、医疗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,方便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。
    2017年,武冈市将19个集中安置点全部选址在集镇中心地带和城区黄金区域。隆回县则在县城工业园区、思源学校附近分别新建兴业、思源2个小区,让搬迁户能均等享受县城公共服务资源,享受城市生产生活的便捷。如今,全市很多安置区成为了当地新农村建设、小城镇建设示范项目。
    后续帮扶给力新生活
    “下楼上班,每个月拿到2000余元的工资,每年还能拿到厂房出租的分红,现在的日子好了。”说起现在的生活,家住新邵县易地扶贫搬迁绿杨安置点的刘海英很开心。
    刘海英的幸福感得益于新邵县强化后续帮扶的政策。
    绿杨安置点位于严塘镇政府办公楼附近,交通非常方便。2017年12月,包括刘海英一家在内的74户296人将家搬入了绿杨安置点。
    在安置房建设之初,新邵县就为搬迁户的后续发展进行了准备,安置点房屋结构为每栋3层楼,二楼、三楼为安置房,一楼则为后续产业发展商业门面。搬迁户入住后,新邵县将一楼门面整体出租,引进企业入驻,盘活资产,让搬迁户既当工人又当房东,拿工资又收房租,帮助他们实现增收致富目标。
    搬迁只是手段,脱贫才是目标。近年来,我市各地结合当地特色,积极拓宽搬迁群众的帮扶渠道,强化后续帮扶举措,确保搬迁群众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”。
    隆回县研究出台了“一份门面一套房、一个岗位养栋梁”的县城集中安置优惠政策,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。
    城步、绥宁、新宁、隆回等县的旅游业,在选聘从业人员时首先考虑从搬迁群众中选聘,免费对他们展开培训,让他们优先择业。
    邵东、新邵、邵阳县、洞口等地以工业园区物流、油茶等作为后续产业项目发展重点,积极引导和帮助搬迁群众脱贫致富。
    此外,我市还不断创新帮扶方式,组织搬迁群众参与劳务输出,从事林业、卫生管理等公益性劳务,鼓励搬迁群众的土地、宅基地、林权等进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方式,促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,让越来越多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日可待。  
      
      

    来源|邵阳日报

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